让“军营三餐”暖胃更暖心

日期:2024-03-20 09:45 | 人气:

  让“军营三餐”暖胃更暖心“教导员,这个三等功还是留给更优秀的同志吧。”炮兵营全营立功人员名单公示后,二级上士彭圣明第一时间找到教导员王磊。在他看来,自己只是做了一名炊事班长的分内工作。

  “让功是个人行为,评功是组织决定。”王磊的话让彭圣明感触颇深。这一次他的三等功,可以说是全营官兵一年来不断“评比”出来的。

  彭圣明有着十余年的炊事工作经历,普通食材一经他手便能成为美味佳肴。在彭圣明心里,做好一名炊事员是一件幸福的事。

  彭圣明原本是一名火箭炮炮手bsport体育官方网站app下载入口,入伍前也不会做饭。刚刚换岗到炊事班时,菜肴组合、口味调配、刀工技巧都成了摆在他面前的“拦路虎”。“任何事要么不干,要干就干好,没有基础就苦练。”彭圣明给自己定下目标。

  刚到炊事班那段时间,彭圣明工作时间练技巧、休息时间学做法,遇到难题就向老炊事员请教,外出就找餐馆“取经”……

  一开始,彭圣明做的饭别人不愿意吃,他就自己吃,将口味咸淡记下来,方便下次及时调整。渐渐地,他手上的老茧起了一层又一层,使用菜刀也越来越得心应手。

  为了能让战友们在早上吃到热乎的包子,彭圣明经常凌晨四五点就起床,揉面、调馅、蒸制,每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他都严格把握,保证能在正点将包子端上战友们的餐桌。

  “夹生饭、怪味菜、半熟食,这些都是我经手的饭菜中不允许出现的。”凭着这股认真钻研的劲头,彭圣明在炊事班的工作得到了全营官兵的认可。

  “老话说众口难调,那我就一个一个地调!”彭圣明干起炊事工作有自己的一套秘诀,他的上衣口袋里随身携带着一个“意见本”。业余时间,彭圣明时常走进官兵们当中,询问大家对伙食的意见,即使是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,他也很认真地分类记录。像这样的“意见本”,彭圣明如今已经记到了第6个。

  “饭做得好就是一种荣誉。”在旅广播站“官兵互赞会”上,总是能听见彭圣明的名字。不仅如此,每月组织的伙食评比,他的排名始终靠前;每季度的“星级食堂”评比,炮兵营的食堂总是能挂上牌匾;每年组织的炊事专业比武,他获得的奖项证书不计其数。彭圣明觉得,作为炊事员能为单位争荣誉,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。

  金杯银杯,不如官兵的口碑。工作之余,彭圣明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全国各地的菜系。他说:“让战友们吃好,是我最大的愿望。”

  在一次演练中,某连战士杨钟琪不慎负伤,需要卧床休息。得知这个情况后,彭圣明在心里琢磨:目前食堂饭菜基于战士们训练量大的现状,普遍口味偏重,可能不利于患者恢复。

  于是,接下来的半个月,杨钟琪床头的饭菜一直不重样。单是一份清汤面,汤底就换成过鱼汤、鸡汤、排骨汤。这次“小灶”,让杨钟琪有些意外:“真没想到彭班长能变着花样给我做饭,吃得顺口,身体恢复也快了。”

  炊事人员立功受奖的背后,是该旅对官兵伙食问题的重视,是伙食保障与官兵认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。通过大项任务的摔打磨炼和训练保障的实践检验,该旅炊事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。

  张宇明来自湖南,因熟悉各类风味酱菜,被机关邀请成了“小菜”顾问。而成为“小菜”顾问的原因,还得从他和军需营房科科长马彦龙的一次碰面说起。

  一天,马彦龙吃过午饭后到军营超市购买日用品,还没到门口就看到超市里排起了长队。走近一看,官兵们的购物袋中有辣椒酱、黄豆酱、豆腐乳等酱料,还有午餐肉、豆豉鱼、方便面等即食食品。难道大伙午饭没有吃饱?马彦龙叫住了正拿着泡面、火腿、卤蛋费力挤出人群的张宇明。

  看到马彦龙,张宇明立马打开了话匣子,讲起了食堂饭菜的情况。原来,炊事班为了让官兵们吃好,每顿饭都少不了大肉丸、酱骨头等“硬菜”。然而一段时间下来,“硬菜”在战士的眼中已不再那么“受宠”。“我也是想换换口味才来买点泡面。”张宇明说。

  看着官兵们手中瓶瓶罐罐的小菜,马彦龙又问了几名官兵。“总是吃食堂的饭菜,食欲渐减,就想着自己调剂一下。”耐心听完大家的“吐槽”,马彦龙陷入了沉思,炊事员起早贪黑揉面煮饭,绞尽脑汁琢磨菜谱,但更要把力气用到点子上。

  “伙食好不好,官兵说了算!”第二天,马彦龙组织了一场关于伙食保障的官兵恳谈会。官兵们七嘴八舌,提了不少建议:“不能拿饭店的标准衡量部队的伙食,关键要看有没有营养,能不能吃出战斗力”“大鱼大肉不是唯一选择,配菜也同样重要”……

  恳谈会结束后,马彦龙找出了食堂饭菜不受欢迎的原因:官兵们来自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,但食谱没有照顾到各自的口味,时间一长,大家自然也就吃腻了。

  “要让官兵们每天都有不同的味觉体验,就要紧跟训练任务、环境气候、制炊条件等变化合理调剂饮食,真正以官兵的喜好来确定食谱。”马彦龙表示,舌尖上的保障还需要更多细节方面的用心。

  “既然大家想换口味,那我们可以给大家提供自制的小菜。”想起官兵自购的小菜蘸料,马彦龙计上心来。于是,他邀请了15位来自不同地域并对小菜酱料颇有心得的官兵担任顾问,用两周时间精选了50种调味酱料,并将其区分为自制酱类、腌菜类、成品类等5个品类,同时指导各营常态化提供辣椒酱、豆腐乳、腌黄瓜等调味酱料,保证自助取用。

  为了让官兵们吃得满意,马彦龙还带着炊事员到地方餐厅“取经”。“我们希望炊事员不要在求新、求奇、求档次上动脑筋,而要在做精、做细、做美味上想办法。”马彦龙说,把家常菜做好,精细化制炊才能真正提升官兵们的就餐体验。

  “只要提出的需求合理,就要想办法满足。”马彦龙介绍,现在各营每月都会进行伙食测评,征求官兵们在伙食方面的意见建议。同时,他们还会评选出最受欢迎的菜品,建立口味偏好菜品库,为炊事班制订食谱提供基本依据。

  渐渐地,官兵们餐桌上千篇一律的大肉炖菜少了,用心制作的特色美食多了;食谱里单纯追求营养的菜品少了,健康美味的创意菜多了;单调的大米馒头少了,特色炒饭花馍多了……

  “有一次,我特别馋方便面的味道。”张宇明说,“没想到刚走进食堂,我就发现炊事班为每个班都架起了鱼火锅,鱼火锅的配菜就有我馋的方便面。鱼火锅煮面不仅味道好,也更有营养。”

  前不久,在该旅司务长交流会上,四营司务长熊建峰题为“把伙食费吃进官兵嘴里”的发言赢得了全场官兵的掌声,发言就如何解决食堂就餐“微浪费”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。

  这次交流的起因,是全营的一次周末会餐。指导员张冰鉴发现一些战士将盘内剩余的肉片拨进了泔水桶。于是,他决定针对就餐浪费问题组织一次专题教育课。

  因为不喜欢而剩余的食物,到底能不能倒?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中,不少同志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大家普遍排斥肥肉的原因是:口感油腻、难以消化、脂肪含量高。但是,炊事班考虑到营养均衡和食材浪费问题,不可能只提供瘦肉。

  如何减少浪费,让官兵们将伙食费实打实地吃进嘴里?张冰鉴带着教育课上发现的问题找到了司务长熊建峰。巧的是,熊建峰也发现了这个问题。

  怎么才能让伙食费更多地吃进官兵们的嘴里?带着疑问,熊建峰请教了多名前辈,但大家大都认为年轻战士成长环境普遍较好,物质条件的提高养成了他们挑食、偏食的习惯。

  “不排除有这方面的原因,但我觉得这其中一定有我们炊事员可以努力的地方。”此后,熊建峰一直在琢磨怎么将猪肉炒菜做得更好吃。“尝试过用蘑菇酱炒、将肉先腌再炒、把肉先炖熟了再炒等很多种方法,但效果都不太理想。”熊建峰说。

  一次休假,母亲端上桌的一份猪皮冻让熊建峰茅塞顿开。想起官兵们倒掉的猪皮与肥肉,这道开胃清爽的凉菜便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。

  有了想法,熊建峰马上就向母亲请教了猪皮冻的做法。“家里做的猪皮冻量小而且简单,味道不是特别完美。起初去腥不彻底,做出的猪皮冻腥味大而且不定型,辛苦收集了好几天的猪皮最终‘毁于一锅’。”为了让官兵们吃上可口的猪皮冻,熊建峰上网找了很多视频,并在家反复试验。

  休假归队后,为了尽快让战友们尝鲜,熊建峰带着炊事班进行了一周多的专项训练。终于,一块块晶莹剔透、滑嫩爽口的猪皮冻亮相官兵们的餐桌。

  不出所料,猪皮冻上桌的第一天就被大家一抢而空。往后几日,各连的猪皮冻需求量日益加大,从每天一锅到每天三锅,猪皮冻供不应求。

  渐渐地,猪肉在该旅炊事员群体中演化成“一肉三吃”,——“猪皮做皮冻、肥肉炼油、瘦肉炒菜”。猪皮冻作为凉菜丰富了官兵口味,每餐大家都想尝一尝;猪油炒菜香味更浓,之前经常剩下的青菜、豆角,现在每顿饭都光盘。

  “一肉三吃”不仅解决了浪费问题,还给该旅的饮食保障带来了更多启发。更多创新的做法,在各个营区的食堂里展开了尝试。

  图①:中部战区陆军某旅开展实战化战术训练;图②:司务长熊建峰(左二)询问战士们对伙食的意见;图③:炊事员正在配菜;图④:官兵们为丰盛的饭菜点赞。王鹏、张甲龙、孙国强摄

旋转小火锅定制流程

免费咨询

提供图纸

免费设计

免费报价

无忧安装

终身维护